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理论探讨

广东农垦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要任务

时间:2020-02-28 作者:郑云生 孙晓艳 来源:《广东农垦》2019年第4期 点击次数:18259

广东农垦是中央直属垦区,全系统共有292家企业,包括湛江、茂名、阳江、揭阳、汕尾5个二级农垦集团公司和47家国有农场,是国家和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广东农垦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应找准立足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发挥独特优势,作出积极贡献。
       一、农垦与乡村的关系
       农垦是乡村重要的组成部分。农垦是我国主要的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的经营主体,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中央一直以来将农垦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到农垦,并把农垦改革列入农村综合改革范围一并部署。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指出,农垦是中国特色农业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村集体经济、农户家庭经济、农民合作经济等共同构成中国特色农业经济体系,强调要切实保障农垦平等享受国家普惠性政策,将农垦全面纳入国家强农惠农富农和改善民生政策覆盖范围。
       农垦是特殊的乡村。农垦与农村有很大不同,具有特殊性。例如,农垦土地为国有,而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农垦从事农业的人员是农垦职工或外来务工人员,而农村从事农业的人员为农民;农场户籍人员户口属城镇户口,居民自治组织一般为居民委员会,而农村户籍人员户口属于农村户口,居民自治组织是村民委员会;农场场部非农人口、非农产业集聚,具有小城镇的特点,而农村一般没有这个特点。
       农垦经济对农村经济具有很强的带动引领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提出,要切实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骨干引领作用,努力把农垦建设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安边固疆的稳定器。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的35个垦区中(4个垦区在省内单列),有17个已整建制转为集团公司。截至2014年底,农垦共有农副食品加工及制造企业3152个,拥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5家,省级龙头企业357家。2015年,全国农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89%、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9%,比全国水平分别高出26和3个百分点 。农垦的这些优势,客观上对周边农村产生了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以广东农垦旗下的广东广垦糖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除了带动垦区自有的40万亩甘蔗外,还带动糖厂附近农村种植甘蔗约60万亩。
       综上所述,农垦是乡村重要组成部分,自身有振兴需要,同时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带动农村振兴。
       二、广东农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
       近年来广东农垦围绕打造国际化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坚持“聚焦主业、稳中求进、防控风险”工作总基调,深化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政策环境良好
       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垦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明确了农垦的战略地位、特殊作用和改革发展方向,提出要将农垦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并同步组织实施,以及将农垦全面纳入强农惠农富农和改善民生政策覆盖范围,切实保障农垦平等享受国家普惠性政策。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广东农垦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发〔2017〕13号),明确将农垦视同为省级拨款单位,纳入省有关财政专项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扶持范围。垦区获得了中央和省双重重视、双重支持,改革发展处于黄金机遇期。
       (二)现代产业体系较为健全
       垦区经过60多年的艰苦创业,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内外市场同步开拓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形成了国家战略资源和城市安全食品两大主业板块和一个支持板块,其中,国家战略资源板块包括天然橡胶和剑麻产业,城市安全食品板块包括糖业、畜牧、乳业、粮油、果蔬等产业,支持板块包括商贸流通、金融服务、酒店旅游、小城镇开发、健康养老等产业。主要产业均组建了产业集团,实行专业化运作。其中,旗下的广垦橡胶集团拥有橡胶加工厂37座(其中海外24座),年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吨,掌控海内外胶园面积200万亩,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企业。燕塘乳业公司是“广东老字号”企业,在华南地区乳品企业中生产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日产600吨新工厂是“广东省食品放心工程示范基地”,产能和智能化程度在华南地区首屈一指。广垦畜牧集团构建起集饲料加工、种猪繁育、肉猪饲养、生猪贸易、肉品分割、终端销售于一体的畜牧产业链,已建成规模化养猪场26个。此外,垦区积极发展涉农金融服务业,成立了广垦太证现代农业股权投资基金和粤垦农业小额贷款公司,正在筹建集团财务公司,多层次的现代农业产业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三)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
       在整合垦区科技资源的基础上,组建了广垦热带农业研究院,同时还组建了一批企业科技研发及技术工程创新中心和优质种苗繁育中心。垦区多个农场被评为“国家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农场”、“全国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加大力度推广节水灌溉、生物育种、甘蔗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超低频割胶、病虫害生态防治、农产品质量追溯、土地信息化管理等农业新技术。广垦糖业集团会同中科院过程研究所,在全球率先研发膜法制糖新工艺,以纯物理工艺生产最高等级的绿色蔗糖。燕塘乳业公司建成了国内一流的乳业研发和品控实验室,被认定为“优质乳工程示范工厂”“优质乳工程示范牧场”,并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乳制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全国仅两家),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华南乳业唯一一家)。2018年,垦区企业科技贡献率达69.5%。燕塘乳业阳江牧场取得原奶供港备案证明,广垦畜牧公司4个养殖场通过供港活猪注册场认证。
       (四)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渐成规模
       积极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湛江垦区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湛江垦区剑麻产业园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已打造了3个集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示范、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和省农业公园。广垦(茂名)国家热带农业公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具有全省影响力的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农业观光旅游景区和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依托垦区医疗资源和农场生态优势,按照“医养结合,以养促医”的基本思路,在广州燕岭医院和茂名团结农场、湛江友好农场试点建设养老院,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五)农业对外合作成绩显著
       截至2018年底,先后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老挝、新加坡和非洲贝宁等国建立了天然橡胶、剑麻、木薯酒精等47个海外热作生产经营项目,资产总额达60多亿元。
       (六)垦地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广东农垦已分别与湛江、茂名、阳江、揭阳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在统一优化整合区域资源、加速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垦土地开发利用、建设产业园区、加强农场基础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发展公共事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农垦与地方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省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农垦改革发展。省农业公园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农业“三项补贴”、生态林保护等政策覆盖农垦。湛江市政府出台了12条支持农垦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湛江农垦集团与湛江市政府合作建设广东省雷州半岛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与雷州市政府合作建设雷州半岛东西洋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广垦橡胶集团、广垦糖业集团、东方剑麻集团、广垦粮油公司、广垦畜牧集团、燕塘乳业公司、广垦绿色农产品公司等农垦龙头企业,结合实际采取订单收购、“公司+农户”等方式,带动农户发展种养业,促进周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七)民生事业扎实推进
       把握国家扩大内需和省支持水库移民安置工程等机遇,启动实施职工安居工程。“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60多亿元,修建2100多公里的农场等级道路,实施危旧房改造9.26万户,新建、改扩建各类住房近600万平方米,帮助职工群众实现安全饮水,主要居民点实现小区化、社会化管理,创建了98个“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建成了38个农业部“美丽乡村”示范点。垦区职工群众收入水平逐年稳步提升,2017年,垦区国有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54309元,高于同期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增长水平3.2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年纯收入24439元,高于同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水平1.6个百分点。
       三、广东农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
       广东农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从乡村振兴全局出发,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明确重点工作任务。
       (一)做强做优做大农垦国有农业经济
       争取用5~10年的时间,培育壮大一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大幅提升垦区整体实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全球资源配置力和产业国际话语权逐步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其中,橡胶产业加大力度对外并购扩张、对内提质转型,积极发展军工胶、医疗卫生胶等高端产品;蔗糖产业深入延长产业链、发展糖产品精深加工;畜牧产业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重要的安全优质肉品供应基地;粮油产业以大宗食用油、粮食加工贸易为基础,以茶油等高端食用植物油为切入点,形成较为完善的原料种植-主副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三产联动的产业体系,打造成为国家和广东省优质粮油生产保障基地及一体化的粮油整体供应商;乳业以“精耕广东、放眼华南、迈向全国”为发展战略,形成“种(养)殖业-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物流运输”的全产业链条,产品研发及质量控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剑麻产业完成新加工厂建设,推进设备更新和产品创新,优化种植基地布局,提高纤维及制品的国内占有率。对垦区分散经营的果蔬产业进行整合,打造专业化运营公司。继续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把农业从农业生产延伸到加工、储运、营销、餐饮等环节,并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养老养生等有机结合。
       (二)示范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切实发挥农垦在质量兴农中的带动引领作用”,这是对农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求。为此,必须顺应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质量优先、品质领先、品牌率先,全面提升农业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水平。一是坚守质量生命线,努力打造垦字号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金字招牌,不断开发人民群众乐于接受、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二是更加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做好农业废弃物处理,从源头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加强耕地地力保护,科学合理安排休耕、轮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努力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三是加强品牌建设,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充分运用新营销新渠道、宣传新媒体,加强品牌推广力度,大力提升品牌价值,切实改变“有好产品、好品牌,但没有大市场、大影响”的局面。巩固提升老品牌,新创建一批品牌。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营销人才,强化营销体系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利润率。
       (三)示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确保能代表农业先进生产力。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调动农业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研发及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种业发展,做强广垦种业品牌,特别是天然橡胶、油茶、剑麻、热带亚热带水果、蔬菜等。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全面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二是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向社会全面展示农垦农业生产经营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模式,发挥窗口示范作用,让周边农民可看可学。三是强化龙头带动,利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模拟股份联合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将周边农村经济融入农垦经济。同时,采取流转土地、技术托管、农机服务、种苗和农业投入品供应等方式,为周边农村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垦地合作水平。
       (四)当好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
       树立全球视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产业、开拓市场,提升农业国际化经营水平。一是继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按照“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的思路继续推进天然橡胶产业在东盟国家的发展,推动天然橡胶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并积极在东盟国家寻找糖业、畜牧、粮油等产业的合作机会,构建多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二是积极实施非洲发展战略,以木薯、剑麻、甘蔗、橡胶等产业为切入点,开展农业种植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三是创新海外投资方式。从独资新建为主,转向绿地投资、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灵活运用,加大资本运作力度,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建立全球化研发、生产、采购和人才体系。四是积极引进世界领先的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品种及科研人才,开展农业投资合作,全面提升农垦产业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五)加快建设美丽农场
       一是优化农场居民点布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调整优化农场居民点布局,加大力度推进“撤队并区”,通过合理调规,逐步把一些生产队的居民点集中到农场场部,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资源节约的新型农场住宅小区。二是争取在政府层面编制农场小城镇发展规划。三是加强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将农场道路、能源、供水、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纳入属地政府统筹,与周边乡村享受同等财政支持政策。四是加强农场环境整治工作。积极争取将农场纳入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范围,重点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每个农场建设一个垃圾处理站、每个居民点建设一个垃圾收集点,每个农场建设一个生活污水处理站。五是完善社区治理。根据服务设施配套、人口规模、管理幅度等因素,科学规划社区居委会的设置,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按要求规范运作,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六是加强党对农场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动员和组织社区单位和居民共建共享,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弘扬农垦文化,营造文明场风。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