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金色麦浪里的“农垦答卷”——2025年农垦“三夏”生产扫描

时间:2025-06-25 作者:陈可馨 来源:《中国农垦》 点击次数:3888

“三夏”生产是保障全年粮食丰产丰收的重要一环。6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在安徽调研“三夏”农业生产工作时强调,“三夏”工作抓得好不好,事关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6月9日至10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在河南、河北调研粮食生产情况时强调,全力以赴抓好“三夏”生产,认真抓好夏收扫尾工作,确保颗粒归仓,奋力夺取夏粮丰收,环环紧扣推进夏播夏管,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今年“三夏”期间,农垦系统压实责任,全方位抓好“三夏”工作,各地农垦捷报频传——陕西农垦华阴农场“吨半田”创建区种植的“华垦麦23”实收亩产达752.5公斤,创2025年陕西省小麦单产最高水平;安徽农垦阜蒙农场高产攻关田种植的软质小麦“龙科1109”实收亩产达650.7公斤,创蒙洼地区稻茬小麦高产纪录……农垦以农业“国家队”的使命担当,在金色麦浪里书写了2025年“三夏”生产的满意答卷。

答卷一:良种强“芯”   良田筑基夏粮丰收底气十足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随着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良种的增产潜力日益显现。今年农垦夏收捷报频传的秘诀之一就是良种的繁育和推广。6月,陕西农垦华阴农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喜获丰收。今年,华阴农场承担了“郑麦1860”、“华垦麦23”、“华垦麦7”、“谷神麦19”、“泛麦8”等5个优质品种的扩繁任务。其中,“华垦麦23”在遭受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丰产高产,登顶2025年陕西省小麦单产最高水平,受到实收测产专家组的一致认可。

华垦麦23现场实收测产会。张万海 供图

麦收时节,联合收割机在河北农垦中捷产业园区2万多亩旱碱麦繁种田里开展收割作业。中捷产业园区拥有100亩旱碱麦育种基地,2025年将试验田划分成30个大区、144个小区,种植了160多个旱碱麦品种。在这里,好种子让盐碱地里长出了质优稳产的小麦,一粒粒小小的捷麦系列麦种,承载着一片土地丰收的希望。在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蒙洼蓄洪区,因地理位置特殊、自然灾害频发,小麦单产提升成为该地区的一大难题。然而,面对这些不利因素,位于蒙洼蓄洪区曹集镇的安徽农垦阜蒙农场凭借良种攻关蹚出一条破局之路——以种植软质小麦为突破口,因地制宜选定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龙科1109”品种,划出1.17万亩土地建设专属生产基地,扎实推进高产攻关,并在今年夏收中打破地区小麦高产纪录,树起“洼”地软质小麦标杆。在安徽农垦,依托良种实现夏粮稳产增产的例子还有很多。得益于“扬麦25”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等优势,皖河农场千亩示范片亩产583.91公斤,刷新该场千亩连片小麦产量纪录;华阳河农场稻茬小麦亩产585.03公斤,创该场稻茬小麦单产水平新高……

如果说良种给粮食生产强“芯”,那么良田则为保障粮食安全夯实了根基。今年“三夏”期间,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垦农发”)淮海分公司抢抓大麦收割后的间隙,根据收割进度调度平整机械,全面启动平田整地工作,抢时增效,确保水稻栽插不受影响,为全年农业生产打牢基础。刘国中在调研时强调,要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农田沟渠修复整治和平原涝区治理,补齐农田排涝设施短板。河南农垦黄泛区农场深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行动,对生产基地的农田道路、桥涵、机井配套等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电配套”的农田生产格局,提升了耕地等级和抗灾减灾能力,为今年“三夏”小麦良种实现大面积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去年冬天开始,安徽农垦潘村湖农场遭遇了持续发展的旱情。然而在这样的不利情况下,潘村湖农场六分场小麦高产千亩样板示范田却刷新了农场小麦单产纪录。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潘村湖农场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的优势。辅以科学调度和有效田管,潘村湖农场将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答卷二:创新驱动  智慧赋能农业科技水平提升

今年“三夏”生产中,农垦突出创新驱动、智慧赋能,以良机和良法绘就现代农业新“丰”景。6月,陕西农垦华阴农场麦浪滚滚,机声轰鸣。华阴农场为实现小麦高产,今年创新性推行“早春镇压+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植保”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为确保种子质量,采用“精准播种+人工去杂+田间纯度检测”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为实现精细化管控,在示范田集成应用了宽幅沟播、精准水肥、“一喷三防”等技术以及无人机飞防和智能灌溉系统。在河南农垦黄泛区农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豫种田”数字农业智慧平台等让苗情、墒情监测更加精准便捷,各类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在“三夏”期间大显身手,为夏粮颗粒归仓和秋粮播种提供了硬核保障。在河北农垦中捷产业园区,旱碱麦已全面实现机械化收割,所有作业机械均安装了北斗卫星定位设备,确保收割工作精准高效进行。在安徽农垦,龙亢农场采取“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模式,通过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调度农机作业,并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技术,构建“收割—整地—播种”无缝衔接的绿色生产链。

当科技在农垦大地“生根发芽”,智慧农业用美妙音符在苏垦农发的沃野良田上奏响了“三夏”奋斗曲。为打好“三夏”攻坚战,今年5月初,苏垦农发就已备足700余台大型收割机、1700余台小型收割机和2100余台插秧机、播种机,确保夏熟作物顺利收获和夏种工作抢先抓早。为应对“三夏”时节天气变化,苏垦农发建成苏垦智慧农业农情测控系统,汇聚气象、墒情等多元信息,为农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苏垦农发还推广应用无人机机场自动巡田、北斗辅助驾驶农机和植保无人机等技术装备,为夏播夏管保驾护航;持续推进智慧仓储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粮食信息化储运平台”,实现优粮优储。

答卷三:科学管理  农服保障辐射带动作用凸显

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三夏”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苏垦农发指导19家分公司制定了详细的“三夏”工作方案,为夏收夏种“精准”发力;突出“全产业链协同”,形成了“大华种业前端联动、苏垦农服中端护航、苏垦米业后端赋能”的“三夏”工作合力。为确保小麦丰产丰收,河南农垦黄泛区农场整合150多名农技人员和8个农技推广服务站,因地施策、因苗施策,提供小麦耕种、中耕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生产环节的跟踪服务。河南豫垦农机服务有限公司安排专业技术团队对收获机和播种机进行了全面“体检”,对参与跨区作业的机车手进行了专项培训,强化服务保障和安全管理。面对5月中旬以来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河南农垦黄泛区农场农业第五分公司迅速响应,组织技术人员全面摸排墒情,通过科学调整播种策略、精准灌溉、靠前服务等措施,确保夏种夏管顺利进行。

豫垦农机服务有限公司为“三夏”生产护航。图源:爱农场ifarm微信公众号

韩俊在调研时强调,鼓励引导开展多环节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农业节本增效,有效带动小农户。不仅要种好自己的地,还要帮农民种好地。在“三夏”生产中,农垦深入推进“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充分发挥农业“国家队”的示范带动作用。安徽农垦寿西湖农场服务夏粮面积达23.8万亩,服务模式既有全流程托管,也有提供农垦农机服务等部分环节托管。安徽农垦夹沟农场为农民提供良种、高品质农资以及免费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进行科学田管,提高小麦产量。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将农机调度、农技指导、农资供应等服务延伸至周边60万亩耕地,带动农户实现节本增收。

金浪翻涌间,新绿入画来。联合收割机在金色麦浪里忙碌收获后,插秧机便紧接着在田地里划出一道道整齐的“绿线”。无人机升空,喷洒出细密的水雾,滋润一片片新绿。满怀夏粮丰收的喜悦,农垦大地又种下了新的希望……

(本文综合安徽农垦、江苏农垦、陕西农垦、河北农垦中捷产业园区、河南农垦黄泛区农场等报道,将刊发于《中国农垦》2025年第7期)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