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农垦优势 服务国家战略”2022年年会征文: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农垦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作用

时间:2024-10-31 作者:罗利华 来源: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 点击次数:17697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根据实际需要大力推动农垦事业发展,始终重视农垦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作用。同时,大力支持黑龙江垦区、新疆兵团和华南垦区打造商品粮生产基地、商品棉生产基地和橡胶生产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棉花、橡胶供给。

一、始终重视农垦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为解决饥饿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军队、机关、学校等单位参加以农业为主的生产运动,以发展农垦事业,增加粮食产量。随后,各根据地发动大生产运动,掀起了党领导农垦事业的第一次高潮,较好地解决了军队和机关的粮食问题。

解放战争时期,为化解东北作战部队和机关人员的粮食问题,毛泽东强调:“如此大量的脱离生产人员,专靠东北人民供给,是决不能持久的,是很危险的。因此,除集中行动负有重大作战任务的野战兵团外,一切部队和机关,必须在战斗和工作之暇从事生产。”[1]之后,东北地区逐渐组建了大批国营农场,为作战部队和机关人员供应了大量粮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更加重视农垦保障粮食安全问题。1949年底,驻疆部队针对新疆粮食紧缺、运输成本昂贵的问题,发扬南泥湾精神,在戈壁荒滩兴建农场、生产粮食。1950年,新疆驻军粮食自给率达80%,1951年,粮食实现全部自给。1954年,时任铁道兵司令员的王震到黑龙江汤原一带视察工作,在铁道兵第五师作了开发北大荒的动员讲话,他指出,毛主席和周总理正在为粮食的事情操心,如果铁道兵能在北大荒开发大批国营农场,生产大量粮食,那也是为毛主席、周总理分忧。1960年,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到牡丹江农垦局调研,要求国营农场为国家多生产商品粮,“首先,是提供尽可能多的商品粮,经济作物和畜产品。这个任务很重大,也很光荣。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粮食又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假若全国农场在三、四年以后每年能向国家提供一百亿斤商品粮,这对农场本身的发展,对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对巩固工农联盟,都将起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不要小看农场提供一百亿斤商品粮的重要性,不要认为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而要把这个任务看成是巩固工农联盟,促进工农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2]

1961年4月,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周恩来总理向农垦部部长王震提出明确要求:“农垦部要搞几个真正有把握的商品粮生产基地。”[3]随后,中国共产党将黑龙江垦区确定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始终重视发挥北大荒对全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作用。1990年7月,国务院同意将黑龙江垦区建设成100亿斤商品粮生产基地。1996年,为提高北大荒粮食产量、增加商品粮供应,国家计划委员会立项了3年投资1亿元的黑龙江建三江垦区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农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承担国家使命而建立的……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努力把农垦建设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4]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时指出:“黑龙江农垦在屯垦戍边、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是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5]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黑龙江,在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的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北大荒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努力打造中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截至2020年,集团粮食总产量占全省29%,占全国3.22%;粮食综合单产994斤/亩,比全省高出297.6斤/亩,比全国高出229.5斤/亩,劳均粮食产量54.5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以上,比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高119.8%。集团粮食调出量405.5亿斤,占全省调出量60%,占全国20%,可以满足1.6亿城乡居民一年口粮供应。[6]

二、始终重视农垦保障棉花供给的战略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对中国实施战略物资禁运。1950年3月,美国出台《战略物资管制办法》,将660多种重要物资列入管制范围,9月,美国加强棉花的出口管制,10月,降低了棉花出口限额。为应对西方国家的围堵,确保棉花供给安全,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新疆兵团打造成棉花生产基地,发挥农垦保障棉花供给的战略作用。

为完成党中央赋予的大量生产棉花的使命,1950年,驻疆部队开始在阿克苏、温宿等地种植陆地棉,当年种植棉花680公顷,收获棉花29.7吨。同年春,驻疆部队进入玛纳斯河流域开荒建场,军垦战士们在小拐(地名)开辟了一块荒地试种棉花并取得成功,打破了“植棉禁区”论断。1953年,驻疆部队在阿克苏沙井子试验场试种长绒棉并取得成功,同年,驻疆部队在玛纳斯河流域开展了棉花大面积丰产活动。

1954年,新疆兵团成立后,始终牢记党中央关于建设成商品棉生产基地的指示,高度重视棉花生产。1954年,新疆兵团第一书记王恩茂同志在兵团成立大会上,明确指出兵团要“适应兰新铁路修通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能供应新疆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粮食、棉花和其它工业原料,一方面能逐年增加支援内地所需要的棉花和其它工业原料。”[7]1954年12月,新疆兵团主持工作的副政委张仲瀚在中共新疆军区首届党代会上作了题为《关于新疆军区生产建设部队五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指出“国家对新疆农业方面的要求:就是棉花再加上棉花!但新疆目前棉花的总产量是远远不能满足国家需要的。这样,我们就应该毫不犹豫地采取积极发展的方针,自觉地接受国家的计划和尽可能地满足国家的要求。”[8]

1989年,新疆兵团党委书记、政委郭刚在兵团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新疆兵团“在农业方面,从兵团实际及国家需要出发,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建设粮、棉、甜菜、瓜果、畜牧业五大基地。”[9]1995年,新疆兵团党委书记、政委王传友在兵团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宜棉垦区以棉花为龙头,大力发展各类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粮食要做到小区自给有余。‘九五’期间要加快建设粮食、棉花、糖料、油料、优质瓜果等基地。棉花是兵团的优势,又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我们要紧紧抓住不放,力争本世纪末棉花产量达到50万吨。”[10]1998年,新疆兵团为加快农牧团场发展,增强团场经济实力,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牧团场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争取到本世纪末,由兵、师或团场分别牵头在棉花、糖料、粮食等大宗农副产品上真正实现产业化生产经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2008年,新疆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聂卫国在兵团党委六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加强棉花品种管理,提高棉花纤维一致性,全面推行棉花质量公检,逐步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大力推广机械化采摘,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切实增强兵团棉花的市场竞争能力,真正把兵团建成全国的优质棉花基地。”[11]2011年12月,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国在全国农垦工作会议上强调,“以兵团等优势产棉区为重点,加强大型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稳定棉花生产,力争全国农垦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96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35万吨以上。”[12]

长期以来,新疆兵团一直致力于国家棉花基地建设,生产出大量优质的商品棉,为保障国家棉花供给作出了突出贡献。截至2020年,新疆兵团棉花种植面积达1297.97万亩,棉花总产量达213.41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36.1%。[13]

三、始终重视农垦保障橡胶供给的战略作用

橡胶在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用途,在农业、机械、交通运输、水利、建筑、工业、国防、军事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国家重要战略物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橡胶禁运,使我国橡胶供应面临极为严峻的形势。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的经济封锁,争取实现橡胶自给自足,中共中央做出了“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战略决策,决定在我国华南地区建立橡胶生产基地。

1951年8月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橡胶专题会议,对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等地的气候条件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这些地方可以种植橡胶树。1951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00次政务会议通过《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该决定制定了5至10年我国橡胶生产的计划,指出:“为争取橡胶的迅速自给,对巴西橡胶及印度橡胶应采取大力培植的方针,要求自一九五二年迄一九五七年以最大速度在大陆上广东(海南岛除外)、广西、云南、福建、四川等五个省区共植巴西橡胶及印度橡胶七百七十万亩(海南岛的任务另定)。其中广东、广西两省四百万亩的巴西橡胶树的培植工作,应于一九五四年完成,以争取十年后,在大陆上每年可达产胶量十万吨之目标。”[14]1951年9月,陈云赶赴广州和叶剑英一起召开了华南垦殖局筹建工作会议,研究了成立华南橡胶生产基地的组织机构、发展规划和科研工作。同年11月,华南垦殖局正式成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和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双重领导,叶剑英兼任局长、党委书记,辖海南、高雷、广西三个垦殖分局。1951年12月,林业部组织苏联专家和大批国内教师、学生、技术人员到华南垦殖局,开展建场的勘测、规划和设计工作。

1952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华南橡胶垦殖工作的几个问题的决定》,对华南垦殖的总任务再次进行部署,要求到1955年,完成植胶800万亩的任务。其中1953年开荒300万亩,植胶280万亩,勘测设计230万亩适宜植胶林地。为提升华南垦殖总局的生产能力,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一师、第二师和独立第一团移交给华南垦殖总局领导,垦殖总局地委级的基建处、卫生处、财务处、计划处、机务处、供应处的处长,广西和海南分局的副局长、拖拉机站站长、科研所所长副所长、俄文翻译等由中央组织部负责抽调。1962年,邓子恢副总理在全国农垦工作会议上指出:“橡胶农场,由于橡胶不仅是工业物资,同时也是国防战略物资。为了把橡胶种好,粮食由国家补贴是需要的,不能计较几千万斤粮食,橡胶场主要任务就是争取在更短的时间内能割胶,而且要求产量高。这叫速生高产。”[15]之后,广东、广西、云南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垦殖天然橡胶。

1991年,国务院批转的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办好国营农场报告的通知》明确提出“国家对天然橡胶生产应采取‘保护扶持、巩固提高、适当发展’的方针,落实天然橡胶基地的建设资金,加快老胶园的更新改造。对进口胶严格实行进口许可证和配额管理,不能多进口和超计划进口。对进口的天然橡胶,一律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进口天然橡胶的关税税率,应以进口胶的销售价格不低于国产胶的价格为标准确定。”[16]2011年,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国在全国农垦工作会议上,高度重视天然橡胶生产问题,指出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办45号文件,加大政策谋划和落实力度……争取尽快实施天然橡胶非生产期抚育管理补贴试点工作……认真落实天然橡胶良种补贴政策,狠抓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标准化生产示范、病虫害监测防控、信息化建设与综合开发。”[12]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将“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垦区建设成为国家天然橡胶和糖料基地。”[4]

目前,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垦区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加强天然橡胶基地建设,为保障国家橡胶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如广东农垦,截至2020年,在国内外拥有97家天然橡胶科研、种植、加工、贸易实体,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年加工能力150万吨,约为世界天然橡胶总产量的1/8,可满足近25%的国内消费量,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经营企业,也是全球首家产品同时获得新加坡、东京、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认证的天然橡胶企业。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经济发展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43.

[2]农垦部政策研究室.《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M].农业出版社,1983:43.

[3]本书编写组.《王震传》[M].人民出版社,2008:498-499页.

[4]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5-12/01/content_5018727.htm,2015-12-01.

[5]北大荒集团网站.集团简介[EB/OL].https://www.chinabdh.com/cn/GroupIntroduction.html,2021-06-29.

[6]北大荒集团网站.中共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扩大)会议报告[EB/OL].https://www.chinabdh.com/h-nd-1266.html#_np=147_1156,2021-06-29.

[7]王恩茂.王恩茂文集(上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215.

[8]兵团党委党史研究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文件选编(1952-1981年)》[M].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5:11.

[9]兵团党委党史研究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文件选编(1981-2000年)》[M].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5:205.

[10] 兵团党委党史研究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文件选编(1981-2000年)》[M].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5:415.

[11] 兵团党委党史研究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文件选编(2008-2012年)》[M].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7:49.

[12] 农业农村部农垦局网站.农垦情况2012年第1期[EB/OL].  http://www.nkj.moa.gov.cn/ggzt/201904/t20190428_6247567.htm,2014-02-26.

[13] 数据源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4] 农垦部政策研究室.《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M].农业出版社,1983:42.

[15] 农垦部政策研究室.《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M].农业出版社,1983:507.

[16]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办好国营农场报告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0-12/30/content_3290.htm,2010-12-30.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党委党校)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