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理论探讨

韩一军: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问题与趋势

时间:2021-05-17 作者:韩一军 来源:农业市场研究中心CAMS 点击次数:33194

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是率先从农村开始的,广大农村的改革是率先从鲜活农产品流通体制开始的,时至今日,规模庞大的农产品流通不仅已经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全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承担着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为了更好贯彻落实中央的“双循环”和疫情下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链等精神要求,迫切需要我们理清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现状、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把握好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现状

(一)批发市场仍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渠道:一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渠道。据统计,全国现有农产品市场约有 4.4 万家,其中批发市场 5800家左右。根据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数据,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虽然只占全国农产品市场数量的 10%左右,但是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全国约70%农产品的流通与集散功能,年交易额约5 万亿元。可以说,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核心。二是以企业或合作社为主体的农超对接和产地直销流通渠道。据估计承担了全国 20%以上的农产品流通量。三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农产品电商渠道。根据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估算,2020 年全国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超过 6000 亿元,估计占全国农产品流通的份额约 10%左右,2020 年受疫情刺激下全国农产品电商交易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二)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总的来看,伴随着我国各项农产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我国农产品流通更加高效,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先决条件。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国家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也逐年加大,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多位一体的网状布局,为促进我国农产品流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铁路具有成本低、运输量大、连续性高等特点,是目前大宗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方式之一。从铁路交通发展上看,截至 2019 年,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已达 13.9 万公里, 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己达 3.5 万公里。公路运输更加灵活,是目前鲜活农产品流通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 485 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在铁路和公路运输体系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航空运输与水路运输的基础设施也取得了一定发展。伴随着交通设施体系的日趋完善,带动了农产品运输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运输效率更高。

仓储基础设施是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2018年全国粮食总仓容达到了 6.7 亿吨,农产品保鲜设施上看,2018 年全国冷库总库容量超过 5500 万吨,专用冷藏运输车辆 13000 多辆,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农产品仓储保鲜网络,但缺口依然巨大,近年来投资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是农产品流通的核心和枢纽,它的附属基础设施对农产品向销地流通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截止至 2017 年,全国共计 2900 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有检验检测中心,建设率达 66.7%;信息化建设方面,将近 2400 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有信息中心,建设率达 53.3%;废弃物处理方面,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共建设废弃物处理中心 1800 多个。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其附属的重要的基础设施虽然在快速建设,但是仍然是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一块短板。

(三)农产品流通相关技术条件日趋先进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具体而言,相关的技术有:第一,互联网的普及。这一方面让农产品供求、价格信息更加透明,另外一方面与互联网相衔接更多的新式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正逐渐得到普及,农产品采购、销售、营销等依托于互联网平台都取得了比原本纸质平台更好的宣传效果;第二,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伴随着国内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国际先进的物流技术如 HACCP 认证、GMP认证也逐步应用到了农产品加工、包装、储存、运输、保鲜、配送等物流各环节中;第三,信息化建设逐渐普及。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在信息服务以及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突出表现在:硬件设施上,利用计算机及现代通讯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程度,电子化、网络化趋势明显。相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四)农产品流通范围更加广阔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呈现出向优势产区集中的态势。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的数据,当前我国有八成的农产品从本省销往外省,同时伴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更加注重品质,部门国际上的优质农产品通过进口渠道进入我国,农产品流通范围日趋扩大。由于城镇化带来的人口集中和消费集中,对鲜活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巨大。伴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延伸和“绿色通道”政策的实施,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农产品全国大市场、大流通成为现实。目前,全国逐步打通了南蔬北运、北蔬南运、西果东运、南果北运等大型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这些渠道在活跃国民经济,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伴随着冷链物流设施的逐渐普及和应用,肉类和水产品的远途运输规模也正在逐渐扩张。伴随着农产品面向全国市场进行生产和销售,这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发展,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消费需求都具备更加重要的作用。

(五)农产品流通主体组织化水平不断上升

伴随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农产品流通主体组织化水平也在不断上升。从农产品批发市场上看,其集团化趋势非常明显。目前,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等公司集团在全国多处投资农产品市场,集团化趋势非常明显。除农产品批发市场外,农产品流通体制中其余主体也在逐渐壮大,组织化水平有所上升。截止到 2017 年,全国有农产品批发商共计314 万个左右,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近 42 万个,龙头企业 13 万家左右,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近 191 万家。全国大中城市 80%以上的农产品流通由这些主体完成。农产品经销商加快规模化。据初步统计,全国百强亿元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年交易额 300 万元以上的大户有将近 6 万户,经销大户实力强,购销渠道稳定,抗风险能力强,并越来走向公司化经营,已成为农产品流通主体的核心骨干力量。

(六)农产品流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离不开一个日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政策体系的支持。我国政府在农产品流通政策体系方面的成就主要有:一是税收优惠政策, 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减税范围不断扩大。二是财政资金投入,近年来国家越发重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在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上投入一定资金以加强科学研究;三是保有强大的农产品价格宏观调控能力,通过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等农业产业支持政策工具保持对农产品价格的强大调控能力;四是初步建成了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分级、认证、追溯体系。伴随着我国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政策支持、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对营造更加完善的农产品流通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产品流通环节多,降低了流通效率。

产地直销、农超对接以及电商模式仅承担我国农产品流通不足 30%,绝大多数农产品流通还是要经过传统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但这种模式与渠道需要经过小农户、经纪人、2-3级批发商(或物流企业)、零售商等多个流通主体,由于流通环节太多,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成本,也导致农产品质量也在冗长的流通链条中有所下降,还影响了价格等供求信息的传递速度,总体上制约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

(二)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落后发展不平衡。

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落后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相关附属基础设施明显不足。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理念是“谁投资、谁管理、谁赚钱”。这一理念对调动社会力量曾经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产品流通要求进一步提升,这一理念逐渐暴露出了问题。许多农产品批发市场虽然交易额迅速攀升,但是其缺乏足够的保鲜仓储设施、配送设施、质量追溯设施等配套基础设施,对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保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构成重大制约。一旦遭遇重大突发事件,难以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应;二是缺乏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过去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装备水平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量小、区域布局不均衡,硬件设施陈旧、温控技术较差,特别是广袤的田间地头最缺乏冷链基础设施,导致我国鲜活农产品产后损失率高达 20-3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5%的水平。

(三)农产品流通主体规模偏小,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已初步形成农产品流通主体多元化的局面,家庭农场、农民经纪人、农民合作社、多级批发商、商贸企业、产销一体化企业、第三方物流公司等不同流通主体活跃了农产品市场,但是总体看,我国农产品流通主体规模普遍较小,产业化、组织化水平偏低。如在我国大宗畜产品的生产和物流中,除了 25%的猪肉、20%的禽蛋、40%的家禽、10%的毛绒外,其他大部分都是个体农户生产的,物流量小而分散,影响了物流效率和产品质量。果蔬经营也以农户生产为主,规模较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等中介组织数量少,且大多处于松散状态,功能不全、功能不足。因此,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一次或多次的集散,造成流通时间长、腐烂变质,严重制约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

(四)农产品流通标准化程度低,现代流通技术设备采用率低。

农产品流通标准化程度低,导致的第一个问题是流通成本的上升。由于国内的农产品品质通常参差不齐,在储存和周转过程中不能使用标准的材料进行包 装,这导致包装材料的尺寸过多,影响设备在不同单位、不同环节的周转,使得流通成本高,农产品质量在流通过程中也难以得到保障;第二个问题是制约了先 进流通技术的应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只有部分行业标准,导致冷链流通无法 进行全程统一的数据采集和监管,这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一大短板,不能进行实时 监控,农产品流通中若不能全程有按照要求的温度进行保鲜,农产品流通质量就 得不到保证。冷藏设备制造标准不统一,无法进行顺畅衔接,成为冷链物流过程 中断链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流通主体需要与个体冷藏车辆合作, 自定标准,按趟付钱,流通质量无法保障。

(五)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管理体系有待加强。

我国对农产品流通的政策支持及管理体系不足之处表现在:第一,多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公共投入明显不足,基本靠自身缓慢发展。第二, 在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上,重发展,轻管理,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附属硬件设施的要求不足,导致许多重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自发性缺陷下,只是注重提高自身的交易额,忽略了对重要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这导致很多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缺乏重要的附属基础设施,环境脏、乱、差,农产品难以进行追溯,难以保障市场中的农产品质量;第三,对于相关流通行业的标准管理仍然需要加强。我国初步建成了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分级、认证、追溯体系,但是这一体系存在着标准制定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执行不够严格的问题,这制约了许多先进的农产品流通技术的应用,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构成一定制约;第四,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仍然较为缺乏。

(六)农产品流通领域人才匮乏且培训不够

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日趋复杂,对人才的知识素养、行业经验等专业性要求不断上升,但是在我国的农产品流通行业中专业人才非常缺乏,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专业的农民经纪人等与农民直接打交道的中介组织人才。我国的农业经纪人一般都是从普通农户转职而来,他们缺乏专业的流通方面的知识,主要是利用市场上的信息差来牟利,这导致他们很难为农民所信任,农民可能会绕过他们直接进入市场,这也就限制了他们功能的发挥,限制了流通效率的上升;第二,缺乏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人才,特别是专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物流行业是一个对从业者有较高综合素养要求的行业,但是我国物流行业的从业者普遍受教育水平不足,综合素养比较低,也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物流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构成了制约。这方面各级政府组织的公共培训明显不足,亟需加强。

三、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发展趋势

在充分考虑我国消费变革、科技变革、组织变革、政策变革以及国际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和要求,我国农产品流通将进入一个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开始进入新时代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武汉和北京两地疫情的扩散源给我们敲响了世纪警钟!党中央、公务员在综合考虑新冠疫情常态化、长期化以及极其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落实中央六保任务之一保供应链的主要内容,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和新的阶段,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使命。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流通主体、消费者乃至全社会都要深刻认识国内外复杂的迫切的形势要求,都要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党中央有关精神要求,都要结合本本部门本岗位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当前需要加快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加快制定我国农产品流通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时间表和路线图。二是尽快赋予农产品流通基础地位和公益地位,加快构建新型支持政策体系。三是加快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相关立法。

(二)我国农产品流通开始加速升级

首先,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将逐渐缩减,流通模式不断创新。一是因为消  费者将更加倾向于通过直销方式购买农产品。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风味、营养的要求会进一步提升,这也就意味着消费者更加倾向于在原产地购买新鲜的农产品,这为农产品的产地直销模式、“农超对接”模式以及电商模式的推广与发展提出了更多需求;二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运用, 新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农产品流通,特别是在直接接触消费者的终端零售环节,是目前各大互联网企业重点争夺的新兴领域。在这一领域,配合前置仓、仓店一体等新的零售流通模式,预计流通环节越短的农产品新流通模式在信息技术赋能下将会能够得到进一步普及。其次,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加快加 快改造升级,功能拓展。未来几年各级政府将通过财政金融和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我国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力度,将赋予批发市场这个主渠道更多的时代的新要求。一是批发市场应从过去单纯关注交易量和交易额转向为运销主体和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二是批发市场应该大力发展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批发市场可以通过为一些运销大户牵线搭桥,让他们直接去经营一些产品基地,或与农民联合兴办商品基地等形式,形成稳定的优质的货源。还可以为种植大户提供信息引导等服务。同时,批发市场也应为消费者考虑,提供更便利的购买渠道和物美价廉的农产品。三是批发市场应与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等现代商业实行联合, 为其配送统一标准的农产品;或者批发市场企业自己发展连锁配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四是由于批发市场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公益性, 各级政府应尽快对辐射范围广、地域影响大的经营者给予大力扶持,通过税费减免等手段重点扶持数据信息采集系统、仓储冷库、质量可追溯系统等建设内容。最后,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将加快改善。一是在本次新冠疫情冲击下,我国农产品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短板充分暴露,亟需各级政府投入弥补;二是在新零售模式的冲击下,原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可能会遭遇一定冲击,在市场竞争日趋加剧下,只有那些能够提供更好的农产品流通服务的农产品流通 主体才能够存活下来,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主体将会加强配置更好的农产品流通相 关的基础设施;三是在前置仓、仓店一体等新零售模式下,对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要求将会进一步提升,社会资本、工商资本主动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进行 投资的力度将会增强,也将进一步推动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四是伴随着 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产品的长途跨区域调动需求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因此这也就意味着政府将会进一步加大相关基础设施投资,满足在产区更加旺盛 的农产品仓储保鲜需求。

(三)农产品流通主体组织化水平将加快提升。

预计未来农产品流通主体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原因一是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经营规模化上升,必然带来的是农产品流通主体的规模的上升;二是伴随着当前农产品品牌化、专业化发展,现代经营管理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品牌化运营驱动下,农产品流通主体的组织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三是在新型零售模式的挤压下,预计小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市场都将面临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鲜电商巨头并购的情况,这种行业内部的商业行为也将进一步推高行业集中度,促进农产品流通主体的组织化水平上升。

(四)农产品冷链物流将进一步加快建设。

我国消费者已经从吃得好向吃的营养健康方向转变,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毫无疑问,在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农产品田头市场的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是最大的短板,鲜活农产品出村的最初一公里面临着巨大挑战。据估计,每年我国因冷链设施落后造成的农产品损失高达数千亿元。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补齐这个短板,在今年财政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中央财政还拿出了 50 亿用于鲜活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建设,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并期待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据了解,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正在加紧制定十四五全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 规划,未来五年国家将投入更大的资金全面建设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将撬动更多更大的社会资金投入到该领域来。预期到十四五末,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将取得大幅度提升,鲜活农产品冷链覆盖率将大幅度提升,产后损失率将大幅度下降,农产品流通效率将大幅度提高。

(五)农产品流通技术和标准将更加先进。

伴随着农产品流通的进一步发展,预计农产品流通技术将更加先进。一是在  农产品冷链物流应用更加广泛的未来,全程温控等未来更加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二是伴随着市场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 的营养和风味的要求更高,这就对农产品流通过程中采用的加工技术、保鲜技术 的应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农产品流通中将更多应用 更加先进的流通加工技术和保鲜技术;三是伴随着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环节越来 越少,直销将在农产品流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也就意味着信息技术在农 产品流通环节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进而提高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运行效率。农 产品流通标准将更加系统,执行将更加严格。一是伴随着新零售模式在农产品流  通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在流通全程信息化水平上升的情况下,对考核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 环节是否符合农产品流通的相关标准将更加容易,因此对于农产品流通标准的监 管将会更加严格;二是伴随着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环节不断减少,消费者使用农 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保障自身权益的可能性就将越来越多,在消费者的监督下,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相关标准将会制定的更加系统,执行的也将更加严格;三是 伴随着农产品流通主体的组织化、产业化水平不断上升,这意味着全流通环节的 专业化水平也将进一步上升,更大规模的、品牌化运营的、具备现代市场经济意 识的流通主体,必然也是更加符合农产品各项流通标准的,因为农产品品牌化运 营的基石就是在一套标准之下生产、加工农产品,这将从源头方便农产品流通标 准的制定以及对其是否符合标准的监管。

(六)农产品流通专业人才队伍将加快壮大

伴随着农产品流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产品流通专业的人才队伍将加快壮大。一是在于伴随着农产品直销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中所占的比例进一步上升,在城市中的农产品销售人员必须要比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的摊贩更加专业、更加具备综合素质,才能配合好新零售模式在城市中的推广;二是伴随着各流通主体的规模不断扩大,组织化水平不断上升,各类具备现代经营理念的专业人才也将更多地参与农产品流通环节,如农产品流通中将更加注重品牌化运营,更多地品牌设计、营销的专业人员也将进入到农产品流通环节中,壮大农产品流通专业人才队伍;三是伴随着农产品流通领域更加注重标准化,技术更加先进,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更高,吸引更多专业人才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四是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最关键,不仅要加强相关流通主体的培训,也要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基础教育和学科设置,为我国提供源源不断的能与现代农产品流通业相匹配的各种人才。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