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柯炳生:农产品生产有哪些特殊性?

时间:2017-09-07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6620

  前几年,兴起一阵风,大型工商企业要大举进入农业。据报道,炼钢的企业,互联网企业,挖煤的企业等,都说要砸下重金,大规模种菜养猪。我怀着高兴和好奇的心情,关注着后来。后来,好像就没有后来了——没有再看到隆重的下文。

  农业是个古老传统的产业,但绝不简单,并不是只要砸进去钱,就能从中赚出大钱。否则,就不需要办那么多农业大学了。最早的农业大学,还是从欧洲和美国先开办起来的。

  农业产业,很有些特殊的规律,不同于别的产业。要进入农业,就要了解、敬畏和顺应这些规律。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突出重要意义。

  第一,是生物性。农业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而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是与生命体打交道。要取得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农产品,需要植物和动物的良好配合。这就要了解其习性,顺应其习性,然后科学地改造其习性。无论是作物,还是畜禽,都有固定的生长节奏,不能人为地加快,加多少班都没用,更不能拔苗助长。无论是作物,还是畜禽,管理照料都很复杂,需要按照每个个体、每个生长阶段的不同需要,进行精细“喂养”,还要防止风雨霜冻与虫害病害的侵害。甚至可以说,种庄稼和养畜禽,比养育人更难;给庄稼和畜禽看病,比给人看病更难。理由很简单:人会说话交流,而植物和动物不会。此外,农业产品也具有生物性,也是有“生命”的。蔬菜与水果,到了季节不收获,就要烂掉;收获了没有特殊储藏措施,也要烂掉。畜禽养到了一定时候,就要出栏屠宰,虽说也可以拖一段时间,但拖时间就是白白浪费饲料;拖不了太久,也还是要出栏屠宰,如果不能立刻卖出去,还需要更昂贵的储藏费用。这些都与工业产品很不相同。因此,农业在本质上,就是生命科技产业;农业大学在本质上,就是生命科技大学。说农业,人们往往联想到传统和落后;而说生命科技,人们就能理解其前沿性和高大上了。

  第二,是季节性和生物周期性。对种植业来说,是季节性;对于养殖业来说,是生物周期性。作物的季节性决定了产品上市的旺季和淡季,决定了要有储藏业和加工业;最早的食品加工业多是为了延长储藏期,例如东北的酸菜和南方的腊肉。储藏,就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季节性与食品需求持续性的矛盾。养殖业的生物周期性,是由动物的怀孕期、生长期、成熟期所决定的。季节性和生物周期性的存在,使得农业市场形势发生变化时,生产无法及时做出反应;生产的调整,有滞后期。产品不同,滞后期长度不同:一些蔬菜和小动物,最短也要几周,大田作物半年到一年,而水果和大动物,则需要几年。例如,最著名的蛛网理论,就是基于仔母猪成熟期、怀孕期和肉猪成长期的价格波动理论;按现在的养殖水平,一个完整的生猪价格波动周期,大约是两年半到三年。

  第三,是区域性。尤其是种植业,地区特征极为明显。南橘北枳,说的就是这回事。南方种甘蔗,北方长甜菜;吉林的玉米,河南的小麦,新疆的葡萄和瓜果,都比别的地方长得好;同样是大米,北方的粳米和南方的籼米,口感很不相同。这些都是自然条件所致,主要是土壤温度降雨光照的不同。此外,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也对农业的区域特点有强化作用。例如,交通发达了之后,运输成本相对降低,使得区域比较优势更加凸显。一个突出的案例是,由于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东部地区棉花生产急剧萎缩,原来占全国产量70%左右,现在只有三分之一,未来5年之内可能会降低到20%以下。河南原来是东部最大的植棉省,近12年来,棉花种植面积从1400多万亩,下降到了150万亩。而新疆棉花则由于单产高、经营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占全国的比例已经从三分之一左右,上升到三分之二。农产品由于地域性特点突出,产生了许多地理标志产品。未来,农业的地理标志产品,会越来越多。

  以上是自然属性为基础的规律。此外,还有一些经济和社会属性的规律,叠加在自然属性的规律之上。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很不容易。制造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可以每天乃至每时进行,比较简单。例如,流水线上,谁负责的流程环节的作业质量如何,是否达标,当场当时就能检查检验出来。而在农业上,很多作业质量难以当场当时检查。施肥好坏,打药如何……如何检查?只有当庄稼的长势或者最后收成出问题了,才能够被发现;而那时,已经是问题发生好久之后了。追责很难,也于事无补。我国改革前集体经营模式的失败,主要原因就在于此;70年代末的农村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权责利捆绑到一起,解决了操作者的责任感问题。世界各国的农业,都是以家庭农场为绝对主体,原因也在于此。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突出的特殊性,农业生产显著不同于工业生产,看似容易,实则不易;进入容易,成功不易。如果还抱着落后、简单、粗放的观点来看待农业,没有耐心把功课做足做好了,就到农业上来挖矿掘金,那么,结果就不难预料。我看到网上有人发帖子,说当了农业炮灰,应该就是类似的情况。(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