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电动割胶刀技能培训和推广的话题在益智乡引起广泛热议。作为当地有名的橡胶大户和老胶农,陶平武最为关注。
橡胶树喜高温、高湿的环境,益智乡地处河谷地带,海拔低常年高温高湿,为橡胶树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滋养。自90年代种植橡胶以来,益智乡已发展规模种植橡胶8.17万亩,延伸出胶农1857户,多年以来种植积累,橡胶已是益智乡村民家中必备产业之一,户均拥有胶树种植面积约44亩。
橡胶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当地村民掌握了一项娴熟的割胶技艺,其中最常使用的割胶工具当属传统推式胶刀。“割胶技术讲究‘稳准轻快’,即拿刀稳、接刀准、行刀轻、割胶快,只有这样,才能多出胶,少伤树。”胶农陶平武介绍起了自己独门的割胶技艺。作为当地有名的“胶一刀”,陶平武最有发言权。
陶平武随后说道:“这一割胶技术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不易,各项操作要尽量一气呵成,这样才能确保割线顺畅、出胶更多,最多开割三百棵左右就已经精疲力尽,每次割胶总想着有一把电动割胶刀该多好”。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波动,橡胶市场一直得不到回升,高密集的劳动投入,让大多胶农选择放弃采割。“每天凌晨两点到五点,此时的橡胶树体内水分饱满,是采割的最佳时间,白天休息,晚上出动是胶农的常态,现在价格不景气,为了保证休息时间,我们村里大多胶农都放弃了,毕竟还要保证白天出去劳动,挣下养家糊口的收入。”胶农罗丛仙叹息说道。
“大多胶农都希望有一把电动的割胶刀,节时、省力割胶的同时,又能兼顾其他生产”。景谷惠民橡胶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维祥说道。
眼下,如何提高生产力,特别是转变为新质生产力,成了摆在益智乡橡胶采割技艺传承和突破、胶农稳定收入来源的迫切需要。“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我们走了很多地方,试过很多办法,也考察过很多方式。最终,决定在生产工具入手,变手动为电动,以科技赋能橡胶产业‘起死回生’。”益智乡负责橡胶产业的副乡长表示。
为此,益智乡党委、政府以“科技赋能+”的举措开启了橡胶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以科技赋能乡村人才,以人才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留人,是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思考。通过村党组织聚人,专业合作社授艺,乡党委引进推广的方式,申请引进一批电动割胶刀,培养一批技艺精湛人才队伍,不断培植新质生产力,来助力产业发展”。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到。
目前,益智乡已培植“新胶农”5人。通过培训、实操后的新胶农不仅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生产技艺更是有了突破。计划还将分批开展培训,预计全乡可培植新胶农900人。
据悉,电动割胶刀推广使用是景谷县橡胶产业重点研究项目。景谷县拥有大面积的橡胶,发展橡胶产业关系着农民群众的增收问题,新胶农的出现不仅有效助力橡胶产业转型升级,更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沿,景谷将不断沿着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迈步,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责任编辑:天然橡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