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农垦情况

依靠家庭农场和托管服务实行农业规模经营

时间:2025-01-10 作者:北大荒农垦集团北安分公司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垦局 点击次数:5375

新一轮农垦体制改革,北大荒农垦集团北安分公司实现从行政体制向集团经营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农业经营体制也实现从职工家庭农场向规模家庭农场的历史性转变。经过几年的实践,规模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基本成熟,到2024年,除零星地块外全部实现规模化经营,规模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比职工家庭农场扩大了73.3倍,4年里粮食单产提高了7.3%,播种面积扩大了8.9%,粮食总产增加了16.4%,职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了1.51万元,企业增加值提高了22.4亿元,呈现粮食增产、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可喜局面。更有意义的是,通过构建农业托管服务体系,打造了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从农场走向农村,以农垦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理念培育农村新质生产力,形成了农垦带动农村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基本情况

北安分公司下辖15个农场有限公司,辖区总面积1366.2万亩,农业生产以玉米、大豆、小麦等旱地作物为主。户籍人口17.8万人,耕地545.36万亩,农机总动力72.8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接近100%,粮食综合产能达36亿斤、商品率94%以上。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以职工家庭经营为基础、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1985年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1994年全面推行职工家庭农场“四到户、两自理”改革(土地、农机、核算和盈亏到户,生产、生活费全部自理),2005年全面实行耕地“两田一地”(基本田、规模田和机动地)制度。国有农场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充分调动了职工家庭农场(小农场)生产经营积极性,但国有农场(大农场)“统”不到位问题普遍存在,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局限在100亩左右,劳动力也难以从土地上走出来,大型机械、新品种、新农艺措施推广应用也面临一定难度。

按照党中央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决策部署,北安分公司按照集团统一部署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在坚持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基础上推行规模家庭农场,以农场为单位开展农业全程托管服务,探索形成了依靠家庭农场和托管服务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实践证明,这既能调动家庭农场积极性,又能更好地发挥国有农场“统筹”职能,在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家庭农场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随着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分公司农业服务组织逐渐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在全面覆盖自身规模经营土地的基础上向外辐射,带动农村现代农业快速提升。这种做法被北大荒集团总结推广,也列入了2023年全国农垦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二、主要做法

北安分公司坚持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确保职工种地基本权益,以规模家庭农场实现规模效益;健全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有效集成生产经营全周期服务能力,打造数字农服平台提升现代管理水平,使全程托管成为土地经营规模化、生产管理标准化的有效实现形式。

(一)坚持家庭经营基础地位,将耕地发包给家庭农场。分公司各农场均按“两田一地”标准,将耕地发包给家庭农场。基本田为生活保障田,人均7亩,收费标准依据企业为职工承担的社会保险费及农业保险确定,2023年亩均缴费190元,2024年实行货币化补贴,给钱不给地。规模田为规模化经营田,根据各农场实际人均面积从30亩到100亩不等,收费标准按照耕地质量每亩在294元到405元之间。机动地采取竞价方式发包,设定价格区间,在“规模田”亩收费标准基础上增加200元为基础价格、增加400元为上限价格。2024年北安分公司共兴办家庭农场45646个,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经营规模119.5亩。

(二)组建规模家庭农场,完善生产监督机制。农场以管理区为单位,在职工家庭农场基础上,牵头组建规模家庭农场。规模家庭农场选举场长1人、监管员2人,负责审议管理区提出的种植方案、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代表家庭农场监督种植环节作业数量及质量。职工家庭农场通过民主选举、自主选择、自愿申请环节并经规模家庭农场场长同意,加入规模家庭农场。2024年北安分公司共组建规模家庭农场462个,经营耕地41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75.2%。规模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8874.5亩,比职工家庭农场平均规模高73.3倍。

(三)全面推进土地托管,农场收取托管服务费。家庭农场在签订《耕地承包协议》并缴纳耕地承包费后,按照自愿原则,将承包的耕地委托给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双方签订《农业生产土地托管服务合同书》,服务内容涵盖耕、种、管、收等农业生产各环节。2024年北安分公司各农场共托管耕地410万亩,亩均收取土地托管费30元。

(四)组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提供全过程服务。农场通过整合原有科技园区、气象站、土壤化验室、植保站、农服中心等机构和技术人员,创新组建集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培训、指导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业生产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地号轮作、农艺标准、新技术推广应用、植保措施、施肥标准”。农机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技术标准、作业指挥、作业标准、收费标准、更新选型、停放管理”。农业投入品实行统一供给。坚持规模家庭农场自愿选择、逐级申报、民主集中、农场统筹原则,做到流程规范、手续完备。2023年北安分公司统供玉米和大豆种子1.9万吨、化肥12万吨,集团化运营率达100%,节约成本3646万元。农产品实行统一营销。粮权归职工家庭农场所有,农场提供粮食销售服务。出售粮食的决策权、定价权由规模家庭农场召开全体成员大会共同决定,得到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后方可销售农产品。023年北安分公司统营粮食151万吨,统营率达88%,增加利润2890万元。农业生产成本收益实行统一核算分配。制定各种作物标准生产成本控制明细,由管理区、规模家庭农场和职工家庭农场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对实际生产成本进行公示,依据实际生产成本与标准生产成本的差距进行奖惩。产品销售收入扣除实际生产成本后的利润按承包面积分配给职工家庭农场。

(五)打造数字农服平台,提供及时、便捷服务。开发16个业务软件综合系统,建立农业大数据模型、知识图谱,形成农业生产大数据库;共配置物联网设备4076台套,实现作业时间、位置、进度等实时监控,并与大数据平台链接,形成数字农服平台。完善北大荒农服APP功能,实现土地承包、合同签订、承包缴费、小额农贷、生资订购等业务在线办理,家庭农场可实时查看承包信息、缴费信息、农业补贴、农机作业、农业保险、成本效益、市场动态和农业技术服务等内容,及时作出决策判断。

三、取得成效

(一)建立了家庭农场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机制。北安分公司依托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提供有偿托管服务,制定了规范土地承包、土地托管等制度,对组建和规范运行规模家庭农场、实行薪酬与绩效管理等作出了规定,既维护了家庭经营基础地位,也发挥了大农场统筹服务职能,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场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二)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措施应用。北安分公司制定了主要农作物种植成本标准、生产技术规程、机械田间作业标准等技术规程,规范规模化经营行为。在15个农场分别建立科技园区,2023年开展试验示范项目350个,大豆、玉米均已更新了主栽品种;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措施,已全部实现玉米、大豆秸秆全量碎混还田;推广分层定位定量施肥、玉米二次包衣、氮肥后移、播后盲松、大豆钼酸铵拌种等新技术约20余项。

(三)实现了粮食增产、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北安分公司突破地处4、5、6积温带不利地理因素,粮食单产逐年提升。2019至2023年,粮食单产提高了7.3%,其中大豆亩产从353.2斤增长到384.7斤、增加了8.9%,玉米亩产从1290.5斤增长至1323.5斤、增加了2.6%;由于种地积极性持续高涨,土地整理新增面积持续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从500.8万亩扩大到545.36万亩,扩大了8.9%,粮食总产从30.94亿斤提高到36.01亿斤,提高了16.4%。通过托管服务实行规模经营410万亩,实现托管收入1.23亿元;90%土地托管家庭成员在当地创业或外出打工,职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6万元提高到3.87万元,在集团9个分公司中,排序从第5名上升到第1名。

(四)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北安分公司与黑河市和齐齐哈尔市5个县(市)、16个乡镇、33个村屯,对接土地托管服务总面积18.27万亩,完成省内外跨区作业面积341万亩次。2023年,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503.82万亩次,涉及13个县(市)、49个乡镇、86个村屯,在春旱秋涝自然灾害严重的情况下,全程托管大豆总面积10.73万亩,平均单产388斤/亩,比周边农民自耕田高56斤/亩,亩均提高效益80.81元/亩;全程托管玉米面积10.17万亩,平均单产1217斤/亩,比农民自耕田高204斤/亩,亩均提高效益182.94元/亩。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指导)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