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为保障羊肚菌正常生长发育,2月10日上午,江苏农垦淮海农场产业发展中心大棚基地的工作人员,积极抓住羊肚菌原基萌发这一关键节点,有条不紊地进行揭膜、搭小棚等催菇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批羊肚菌播种约两个半月了,目前有11个种植大棚内的羊肚菌菌霜已经完全消退,且出现了大量的原基,说明这批羊肚菌的菌丝已经达到成熟,进入下一个发育阶段。”羊肚菌种植技术员袁亚洲介绍说,“羊肚菌原基的形成是羊肚菌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及时揭开覆盖在畦面上的地膜,保证原基获取适宜的生长环境,确保原基能够茁壮生长。”
羊肚菌种植大棚内,100多米长的畦面上,断断续续铺满了米粒大小的白色菌菇。技术员李博正拿着手机,弯着腰在揭开地膜后的大棚内来回穿梭,不时蹲下身子仔细查看羊肚菌原基的长势,以及对营养袋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
“这个就是羊肚菌的原基。羊肚菌菌丝扭结成球,这才形成了这个晶莹透明的米粒状结构,因为十分微小,所以我都拿手机相机放大来看。”李博介绍说,“我们有好几个种植大棚都出现了一两个羊肚菌幼菇,也就是所谓的‘信号菇’,说明羊肚菌发育状况良好,看来今年我们羊肚菌的产量前景不错哩。”
为了达到增温保湿的效果,基地的工作人员在揭开地膜后,便将塑料纤维棒插入土地,在畦面上搭建起一座座坚固的小拱棚。
“原基的生长同样需要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因此我们采用‘大棚套小棚’的模式,不仅可以避免铺设地膜对原基造成压迫,还可以有效锁住白天吸收的热辐射,起到增温效果,同时减缓夜间热量的流失,提升棚内的温度,为原基生长提供更为适宜的环境条件。”袁亚洲介绍说。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羊肚菌的种植管理,始终控制大棚内温度在3-18℃、土壤温度在5-15℃范围,湿度在75%以上,同时根据膜内温湿度变化情况做好通风及保暖工作,为下一步的催菇工作做好准备,确保3月份羊肚菌的丰产丰收。”袁亚洲说。
责任编辑:事业发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