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农垦情况

守土有责 守土尽责 广西农垦开展国有土地被侵占问题政治工作

时间:2024-12-26 作者: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垦局 点击次数:17928

土地是农垦的“根”和“魂”。一直以来,广西农垦高度重视土地权益保护工作,以“守土有责”的初心、“守土尽责”的用心、“坚持不懈”的恒心,逐步探索解决国有土地被侵占问题。特别是自2021年实施规范土地经营管理专项行动以来,广西农垦按照“遏制新增、消除存量”的要求,从多个方面加大土地被侵占问题整治工作力度,并于2023年起启动了“国有土地被侵占问题整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一、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农垦土地保护工作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有土地资源资产管理工作,2020年以来,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等自治区领导,相继就自治区本级国有农林场纠纷地确权、保护国有资产等问题作出批示。2022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调研,指出“农垦发展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存在“土地侵占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等问题,提出要“通过司法手段加快农垦土地侵权问题处理,维护国有土地合法权益”。

2023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印发《自治区本级国有土地清查和确权登记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加强本级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做好国有土地资产清查、加快土地确权登记、妥善完成土地权属纠纷调解与被侵占问题整治等作出责任分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要求,为下一步开展农垦被侵占土地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结合实际,谋划整治农垦土地被侵占问题

广西农垦现有被侵占土地约46万亩,被侵占时间长、占地人员身份及占地成因复杂,造成土地收回难度大,是农垦土地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对农垦改革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

为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农垦集团党委积极主动作为,将被侵占土地收回(整治)专题调研列入了《广西农垦集团党委关于大兴调查研究加快打造一流食品企业助力全区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由集团领导率队,组织相关部门组成四个调研组,分赴垦区15家二级农场公司,通过收集建立被侵占土地台账、实地踏勘被侵占土地、走访干部职工等方式,形成了《广西农垦被侵占土地收回(整治)专题调研工作报告》。结合自治区本级国有土地清查和确权登记工作情况以及被侵占土地收回(整治)专题调研工作,制定了《广西农垦集团国有土地被侵占问题整治工作(2023—2025年)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了土地被侵占遗留问题整治工作。

三、有序推进,农垦土地被侵占问题取得积极成效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广西农垦多措并举收回被侵占土地。

(一)建立考核指挥棒,进一步增强守土意识。一是集团下达年度收回被侵占国有土地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各农场公司结合被侵占土地收回情况,每年向集团报送年度收回计划,经集团审定后明确具体任务。二是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促使基层单位从“要我做”到“我要做”。集团每年给二级公司下达目标任务书,将土地维权列入考核事项,对建立土地巡查保卫机制、日常土地巡查保护、完成年度收复被侵占土地目标任务等3项工作设置考核细则,考核结果与二级公司绩效薪酬挂钩。

(二)强化信息管理,多方位规范土地监管。一是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全面监测每季度变化图斑情况,从“发现一处理一审核一销号”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实现对新增被侵占土地监管,对侵占土地行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2023年度核查变化图斑8770个,无新增被侵占土地。二是在存量被侵占土地整治方面,应用土地管理信息平台下达存量被侵占土地收回任务,从“申报一处理一审核一销号”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规范管理。2023年下达收回被侵占土地任务5818亩,实际申报收回面积6493亩,超额完成任务。

(三)采取多种举措,全力维护国有土地权益。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循序推进”原则,分类施策。采用争取政府支持收回被侵占土地、通过司法诉讼和法院强制执行收回被侵占土地、借助政府收回(收储)工作收回被侵占土地、利用办理林木采伐证特殊政策收回被侵占土地、“以租代管”收回被侵占土地等5种方式,开展土地被侵占问题整治工作。

(四)项目开发增效,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一是以地方政府发展新能源产业为契机,引入“光伏+农业”农光互补的发展模式,借助地方政府力量,由项目业主负责被侵占土地的清理收回,农场公司以租赁的方式将已收回的土地提供给项目业主用于光伏项目建设。2023年实施光伏项目收回被侵占土地1789亩。二是结合矿产资源储量、分布、矿权开采许可等情况,将被侵占土地租赁给采矿人,由其负责被侵占土地的清理收回,依法依规开采矿产资源。实施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收回被侵占土地503亩。三是根据地方支持开展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简称:“旱改水”项目)的有关政策,在垦区范围内积极实施“旱改水”项目,收回了被侵占土地260亩。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新能源、矿产、“旱改水”项目不仅解决了长期被侵占土地收回难题,同时,项目的实施也给垦区和地方均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1加1大于2的效果。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