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技术与标准

荔枝新产品设计和加工技术研发取得新突破

时间:2018-07-06 作者: 来源:农财网 点击次数:27906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荔枝产业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技术水平,推动荔枝产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促进果农持续增收,6月29日下午,由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广东省农业厅主办的全国荔枝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训暨广东省市县农业部门培训在广州从化举办。


  荔枝采收集中在高温季节,保鲜难度大且其以鲜销为主,品种成熟重叠,上市高峰期面临很大的市场压力,为此荔枝加工日益受到重视。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岗位、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胡卓炎教授带来《荔枝龙眼加工新产品与技术创新》分享。


  他指出,荔枝是鲜食型水果,荔枝传统加工产品主要包括荔枝干、荔枝罐头等,加工约占总产量的10%-20%左右(估算),与苹果、柑橘等大宗水果的加工量(60%以上)相比较,加工比例低。


  荔枝干是传统荔枝加工的主要产品,产量在6~8万吨以上,相当于加工鲜果20-25万吨左右,各地以小规模、家庭作坊式加工为主,大型企业不多;荔枝罐头作为荔枝加工的一个重要产品,福建荔枝罐头加工占全国70%,产品主要出口澳洲、东南亚和俄罗斯,近年增长速度放慢。


  胡卓炎指出,我国荔枝加工比例低,加工产品以传统产品、初加工为主,缺乏深加工产品。主要表现在:一是收获期短,缺乏稳定的加工原料供应;二是荔枝热敏性强,在加工贮藏过程中褐变和风味劣化机理与控制途径未完全明确;三是缺专用装备、传统工艺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良;四是缺深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功能成分不清楚,缺乏品牌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国内外在荔枝龙眼新产品设计与加工技术研发上有了新进展,一是杀菌新技术:微波杀菌、超高压杀菌HHP、臭氧杀菌技术;二是荔枝龙眼干制新技术:多阶段模式组合干燥技术;三是荔枝果汁加工;四是荔枝果酒、果醋加工;五是荔枝多元化产品荔枝二次加工产品的研发(果肉、酸奶、果酱(冻)、果粉、休闲食品等);六是荔枝功能成分与加工副产物增值技术(深加工方向),包括荔枝功能成分挖掘:富含功能性γ-氨基丁酸(GABA),以及酶法转化龙眼的蔗糖生成低聚果糖。

  胡卓炎表示,荔枝加工目前与产业发展之需要还有距离,主要表现在:一、加工期短,缺乏关键的加工设备,加工比例低,前处理效率低,限制规模化生产;二、以初加工为主,缺精深加工,产品以传统荔枝干、荔枝罐头为主;三、加工企业规模小,尤其是荔枝干加工更是分散在千家万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四、传统加工工艺产品质量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需要;五、市场开拓不足,产加销脱节。

  展望荔枝加工,胡卓炎建议:从加工产业的角度考虑,解决加工原料供应的数量、价格和供应期问题。数量上要求年供应量总体稳定,要求加工与鲜销品种应有所区别,同时要延长原料供应期。要考虑加工品种的高产低成本栽培技术,减少单位原料的种植成本,从育种的角度需要改良和培育高产稳产、成熟期长的加工品种。

  从加工技术与设备的角度,需要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保留果肉完整的去皮去核设备研发;高温热泵组合干燥技术;非热杀菌技术,无菌罐装技术;冻结浓缩技术;膜过滤技术;栅栏技术等在荔枝龙眼干制、果汁、果酒加工中的应用和产业化,解决产品风味异化、褐变等问题。研发多元化产品。利用初加工提供二次产品或多元化产品加工原料,并加强产品研发与产业应用。

  从终端产品市场开拓的角度考虑,应加大市场引导力度,引入品牌企业,对于消耗最多原料的荔枝果汁加工,应扩大荔枝原汁和浓缩汁作为二次原料的应用领域,开发多元化产品、休闲系列产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研发,结合荔枝功能成分研究的最新成果,研发深加工产品,提高消费者对荔枝正面功能的认知程度。

责任编辑:王燕春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