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一线来风

我们的故事,从一只西瓜说起

时间:2023-05-22 作者:张德华 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点击次数:9919

2020年“弶农”牌西瓜申报江苏省首批“江苏精品”成功获批。2022年弶港职均年收入突破10.5万元。两件看似不搭界的事情背后,是一个关于产业、品牌与富民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是弶港发展史上较为困难的时期,主要农作物大豆种植效益不高,特色农作物薄荷种植效益下降,场办企业亏损,二三产业职工转岗,农场种什么?职工干什么?成为农场干部职工遇到的现实难题。弶港东临世界自然遗产地条子泥、北与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接壤,自然生态良好,沙性壤土肥沃,十分适合西瓜生长,当地种瓜历史久远。但露天西瓜坐果期正值梅雨季节,产量效益均不稳定。

职工从棉花拱棚育苗上得到启发,开创了农场西瓜保护地栽培的先河。从那一个小拱棚开始,早春保护地西瓜在弶港萌芽,“弶农”品牌由此开篇。

与露地西瓜相比,保护地西瓜上市早、产量高、品质好,种植效益既高且稳。农场种植结构调整终于找到了突破口,职工增收有了新途径。弶港党委不失时机地抓住宣传引导和政策引导两个关键,出台扶持政策、强化典型示范、重抓技术培训、引进外来能人,稳步发展西瓜产业。职工种瓜积极性逐年高涨,加之农场土地集中连片、生产条件好,邻近乡镇农民也涌入农场租地种瓜,农场西瓜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几百亩增加到数千亩、上万亩。“弶农”品牌由此开始发展。

伴随着大棚西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少数瓜农不按标准化生产、使用违禁农药、卖生瓜,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市场诚信问题日益凸显;瓜农自发闯市场、谈判地位低、流通成本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轮作周期短,病害加重、品质下降、产量降低、效益减少。西瓜产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以问题为导向,弶港党委加强对西瓜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明确发展思路,合理水旱轮作,强化指导服务。将西瓜年种植面积由2.3万亩,调整并稳定在1万亩左右,一块地种四五年麦稻后种一次西瓜。合理轮作后,不仅品质产量上去了,病虫害也减轻了。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农场建设力度,加强大棚西瓜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建设和推广。西瓜生产由低水平、无序的自发式发展,逐步向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迈进。2002年注册“弶农”牌商标,2008年,素有“皮薄如纸、瓤甜如蜜”美誉的“弶农”牌西瓜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江苏名牌产品”称号。“弶农”牌西瓜步入品牌化发展阶段。

为提高组织化程度,做强品牌,弶港成立了西瓜产业协会,重点在组织科技推广、推进合作交流、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弶港成为了当时全省唯一一家通过省级验收的无公害西瓜生产核心区,成为全省最早的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2014年,通过农业部专家组现场验收,正式成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成单位。

多年来,弶港大棚西瓜种植不仅为瓜农创造年亩均超过6000元,高的超过1万元的纯收益,还带动超过2500人就业,并拉动农资、餐饮、运输、中介等二三产业发展。瓜农年盈利超过6000万元,带动其他产业增收超亿元。作为东台西瓜的核心种植区,对东台市近30万亩大棚西瓜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进入新时代,“弶农”牌西瓜发展也迈入快车道。弶农人主动应变,引进“全美4K”“王炸”“夜须”等新优特品种,推进种植技术升级,销售模式更是从当初的种植者自闯市场、摆地摊、找客户,发展到与上海先锋、深圳百果园、盒马鲜生等大型商超对接,并开启了西瓜网络销售模式。

品牌建设离不开关键时刻的担当守护。2022年上半年,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西瓜销售面临极大难题。弶港党委举全场之力,奋战56个昼夜,全程跟踪管理运瓜车辆,累计接管送车辆2600多辆,取得了万亩西瓜全部及时运销的全胜,得到瓜农和运销商的普遍赞许。

“弶农”品牌起步于西瓜,但没有止步于西瓜。继万亩西瓜后,西瓜后茬种植了万亩西蓝花,高效种植新品西红花也加入“弶农”品牌行列,形成弶港“三西”高效农业新特色。

责任编辑:事业发展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